神奇!古人从“天圆地方”,悟出了《易经》中神秘的“大衍之数”!

20.png


1751612693171.jpg

  1


  “大衍之数”出自《周易·系辞上》,原文为:“大衍之数五十,其用四十有九。将其分为二以象征两,挂一以象征三,揲之以四以象征四时,归奇于扐以象征闰,五年再闰,因此需再扐一次再挂。天一地二,天三地四,天五地六,天七地八,天九地十。天数为五,地数也为五,五个位置彼此相得,均有结合。天数为二十五,地数为三十,天地之数总共为五十五,这便是变化的根本,也是鬼神运作的依据。”一般认为,这段话讲述的是古代通过揲蓍求卦的过程。


  文本中解释了“天地之数五十有五”的来源:在从1到10的十个数字中,属于天数(阳数)的有五个,分别是1、3、5、7和9,这些数字都是奇数,古代人认为奇数代表阳。而地数(阴数)同样有五个,分别是2、4、6、8和10,这些数字是偶数,古人视偶数为阴。将五个天数相加得到25,五个地数相加则为30,因此“天地之数”计算为:25加30等于55。


  然而,《周易》并未解释“大衍之数五十”的来源,这使得后来的学者们对此众说纷纭,各执己见。


  有些人认为是“十日、十二辰、二十八宿”,总计为50;另一些人则认为是“天数”的总和为25的倍数,因此也是50;还有人认为“天地之数”为55,减去“五行”的5,结果为50;还有人认为“大衍之数”就是“天地之数”,同样是55,古书中提到的“大衍之数五十”后面可能遗失了“有五”这两个字。


  “大衍之数”因此成为了一个千古不解的谜题!


  2


  接下来,我们将探讨一种相对复杂的说法。这个说法起源于《周易》的宇宙生成模式,从中推导出圆周率、勾股定理等基本数学知识,并涉及圆形、方形、三角形等基本几何图形,最终得出了一个称为“大衍之数”的结果,令人感到非常“神奇”。


  关于宇宙的起源,《周易·系辞上》提到:“道的根源是太极,它产生了两仪,两仪又衍生出了四象,最终形成了八卦。”


  通常认为,太极是指天地尚未形成、混沌未分的状态;当太极开始分化时,轻清的部分上升为天(阳),重浊的部分下降为地(阴)。这就是太极产生了两仪(阴阳),接着两仪又演化出四象,四象进一步发展为八卦,最终形成了人类和万物。


  古人认为,天的法则是圆形的,地的法则是方形的。具体来说,天的运动代表阳,形状为圆,而且其数量为奇数;而地的静止则代表阴,形状为方,其数量为偶数。


  直径为1的圆,其周长为3(这里将圆周率π取为整数3,虽然不够准确,但古人可以理解),属于奇数,因此被视为阳;而边长为1的正方形,其周长为4,属于偶数,因此被视为阴。由此可以通过阴阳的原理建立形状与数字之间的关系。


  接着,以圆周长度为3作为勾,以方形周长为4作为股,形成一个直角三角形。根据勾股定理“勾的平方加股的平方等于弦的平方”,我们可以得出斜边长度为5(“天数五,地数五”)。


  最后,勾、股、弦的自乘结果相加:3乘以3得9,4乘以4得16,5乘以5得25,9加16加25的和是50,这就是所谓的“大衍之数”!


推荐

  • QQ空间

  • 新浪微博

  • 人人网

  • 豆瓣

站内微信:预测咨询-道家五术,六爻-事业官运-姻缘,童子命-补财库-拜斗,化太岁-化童子-符咒,祭祀-亡者-无缘子女

微信图片_20250319153232.jpg

微信图片_20230523202222.jpg

0003.jpg


收起

取消
  • 首页
  • 游学
  • 咨询
  • 道场
  • 电话