好日子为何叫黄道吉日?与十二天神有关!

20.png


  中国古人非常重视天时、地利和人和,认为只有三者齐备,才能实现重大目标。从古至今,人们在进行祭祀、婚嫁、开业、修建等重要活动时,总会选择一个“黄道吉日”,以期望趋利避害,顺利进行。古籍中记载的“黄道吉日”与十二位值日天神有着密切的关系。

  许多古籍中都提到黄道吉日,例如元朝无名氏所作的《连环计‧第四折》一句:“今天是黄道吉日,满朝的公卿都在银台门前。”在《儿女英雄传‧第十八回》中也提到:“今天正是黄道吉日,请大人吩咐小童把我那半肩的行李搬进来,就可以开馆。”

  那么,为什么各种活动都适合进行的好日子被称为“黄道吉日”呢?“黄道”是一个天文学术语,指的是地球围绕太阳公转时,从地球上观察到的太阳与地球之间相对位置变化所形成的轨道。

8.jpg

  《汉书·天文志》记载:“太阳有中道,月亮有九条轨道。中道指的是黄道,也称光道。”这段话的意思是,太阳在黄道上运行,而月亮则沿着九条不同的轨道移动。

  宋朝的沈括在《梦溪笔谈‧像数二》中提到:“日之所由,谓之黄道。”这句话的意思是,太阳运动的轨道被称为黄道。

  在古代传统历法中,日期是通过干支来记载的。十二地支对应着十二位值日天神,这些天神依次轮流值日,循环不息。在此基础上,划分出黄道和黑道,其中黄道代表吉祥,黑道则象征凶险。

  十二位天神分别是:子日的青龙、丑日的明堂、寅日的天刑、卯日的朱雀、辰日的金匮、巳日的天德、午日的白虎、未日的玉堂、申日的天牢、酉日的玄武、戌日的司命和亥日的勾陈。这十二位天神各自掌管不同的事务,负责吉凶祸福。

  当六神青龙(子)、明堂(丑)、金匮(辰)、天德(巳)、玉堂(未)、司命(戌)值日时,通常被视为吉利的日子,适合进行各种活动而无需避忌,这就是人们常说的“黄道吉日”。古籍中描绘,青龙是神秘的吉祥之兽,象征着祥瑞;明堂则是古代皇帝举行盛典之地,象征着权力;金匮是一种金制的柜子,通常用来珍藏重要的文物和文献,代表着珍贵与稀有;天德象征着上天的恩泽;玉堂是宫殿和神仙的栖息地,而司命则是星辰和神灵的象征,皆为吉祥的标志。

  相反,如果是天刑(寅)、朱雀(卯)、白虎(午)、天牢(申)、玄武(酉)、勾陈(亥)这六个神值日,则被认为是凶日,所有事情都有不利之处,不适宜进行任何重大活动,这种日子被称为“黑道凶日”或“黑道日”。

  黑道本是日月运转的九条轨道之一。古人认为,日月各有九条运行轨道,分别是黄道、青道、赤道和白道等。其中,黑道作为二条,被古代的阴阳学家视为凶恶的象征,寓意不吉。在明朝谢肇淛的《五杂俎.天部二》中提到:“在一天之中,会出现白虎、黑杀、刀砧、天火、重丧、天贼、地贼、血支、血忌、归忌、黑道等凶神。”

  最早的择日书籍出现在夏朝,名为《夏小正》,该书收录于《大戴礼记》中。在春秋战国时期,选择黄道吉日已成为一种风尚。越王勾践从吴国返回越国时,特别选择了十二月己巳时的良辰吉日进行归国。

  从秦朝到两汉时期,选择黄道吉日的历书变得更加普遍。东汉永元六年的木简历书中,历注包含了建、除、满、平、定、执、破、危、成、收、开、闭等十二种值神。此外,在敦煌出土的汉代历书木简中,也有关于大时、小时、月煞、土府等历注的记录。

  在魏晋南北朝时期,战乱不断,各国在进行军事行动之前都会选择一个良辰吉日。此外,各国普遍认为天象的变化和神煞的影响与人间的灾难息息相关。

推荐

  • QQ空间

  • 新浪微博

  • 人人网

  • 豆瓣

站内微信:预测咨询-道家五术,六爻-事业官运-姻缘,童子命-补财库-拜斗,化太岁-化童子-符咒,祭祀-亡者-无缘子女

微信图片_20250319153232.jpg

微信图片_20230523202222.jpg

0003.jpg


收起

取消
  • 首页
  • 游学
  • 咨询
  • 道场
  • 电话