浅谈积善派 积善派口诀

20.png


微信图片_20241215185155.jpg积善派道家有劝善的社会功能,一些道长在长期的修行中发现要成道不仅仅需要的是修行,

积善派道家有劝善的社会功能,一些道长在长期的修行中发现要成道不仅仅需要的是修行,修行过程中判断修行的对错,是通过功德来计量,而功德需要的是发自内心的善与时间的累积,便有了积德行善便可成仙,并形成积善派。积善派道士信奉《太上感应篇》、《太微仙君功过格》、《文昌帝君阴骘文》等劝善书,认为修仙必须积阴德,立善功。

《太上感应篇》中有所叙述:“太上曰。祸福无门。惟人自召。善恶之报。如影随形。是以天地有司过之神。依人所犯轻重。以夺人算。算减则贫耗。多逢忧患。人皆恶之。刑祸随之。吉庆避之。恶星灾之。算尽则死。”

又有所叙述:“所谓善人。人皆敬之。天道佑之。福禄随之。众邪远之。神灵卫之。所作必成。神仙可冀。欲求天仙者。当立一千三百善。欲求地仙者。当立三百善。”

积善派的含义

积善派说是通过布善行仁,积累功德达到天人感应的境界。在我看来,更应该说是通过自身所作所为体悟人间之道,感应天地之行。功德的大小依何来评判?不是以人的主观认识,更加不是以物的价值。这个评判不是我们能左右,那修行中我们又如何去实践功德的大小呢?这是个错误的想法,在我们考虑功德大小时,就走入修行的误区。就是又回到了原点,到底是因为什么而修行?是为了行善?还是为了妄念?还是求不得?

我们行善中,也是更加能认识自己的一个过程。就如一个吃肉的动物,我们觉得很凶残,它无所善心,内心充满了邪恶。而一个吃草的动物内心是安详的,充满宁静的。但实则却不是我们主观上这种判断。两者都是为了生存,没有邪恶与否之说。那我们的善与恶应该如何判断呢?实则《太上感应篇》中有了很详细的描述。唯有通过这些身体力行中我们就会发现真正的自我。


推荐

  • QQ空间

  • 新浪微博

  • 人人网

  • 豆瓣

站内微信:预测咨询-道家五术,六爻-事业官运-姻缘,童子命-补财库-拜斗,化太岁-化童子-符咒,祭祀-亡者-无缘子女

微信图片_20250319153232.jpg

微信图片_20230523202222.jpg

0003.jpg


收起

取消
  • 首页
  • 拜师学艺
  • 寻隐问道