历史上真实的闾山及临水夫人陈靖姑学法过程探秘

20.png


首先亮出我的观点:临水夫人陈靖姑前往闾山学法,学的其实是天心正法。
微信图片_20250203194349.jpg
先别惊讶,听我考证。

考证这种事对民间法师来说是个难题,因为现今在福州地区,学三奶派法师的,大多皆因儿时不喜读书,又因生活所迫,故多从师学得一技傍身以安身立命,故民间很多闾山法师,做科仪不可谓不专业,但文化普遍偏低,故所行科仪背后的文化背景及诸多原理皆一窍不通,此不利于正确的宏扬闾山,反易沦为迷信。要理清现今福建闾山法的来龙去脉,就先要搞清楚两个问题,一是闾山到底在哪?二是天心正法的来源。我们先来说这两个问题
首先亮出我的观点:临水夫人陈靖姑前往闾山学法,学的其实是天心正法。
先别惊讶,听我考证。
考证这种事对民间法师来说是个难题,因为现今在福州地区,学三奶派法师的,大多皆因儿时不喜读书,又因生活所迫,故多从师学得一技傍身以安身立命,故民间很多闾山法师,做科仪不可谓不专业,但文化普遍偏低,故所行科仪背后的文化背景及诸多原理皆一窍不通,此不利于正确的宏扬闾山,反易沦为迷信。要理清现今福建闾山法的来龙去脉,就先要搞清楚两个问题,一是闾山到底在哪?二是天心正法的来源。我们先来说这两个问题
一、真实的闾山其实是庐山。
民间道坛里的闾山衙均称“江州府闾山法院”,历史上的江州府,曾管辖江西南昌和九江,而庐山正在境内;
福建的《宁洋县志》记载,宋代的曹四公与张四公结为兄弟,同往闾山学法,而福建龙岩的《龙岩州志》却称曹四公的法术得自庐山:“往庐山,遇异人授以遇妖止厉之方。”可见闾山与庐山,其实是同一座山。  
福建,江西、浙江的一些道坛的科书内直接称其庐山,和庐山大洞府。
演化为闾山,乃因庐字在福州方言中发音为闾,又因陈靖姑乃福州人氏,她在彼时影响力颇大,说的又是福州方言,故庐山之名渐变为闾山。
更有古书云:湖北汉口两交界。九条江水入坛来。闾山落在江西内。哪怕外道不正邪。
近十年叶明生教授跑遍江西,福建,浙江等大部分地区,考察过后也得出这一致的结论。
故民间传说陈靖姑往闾山学法,实则往江西之庐山学法也。说闾山在闽江之底是福建人推崇陈靖姑而神其说,不可当真。
直接声称陈靖姑学法于庐山的资料也有。永安青水乡大腔傀儡戏是古老的剧种,具有道教闾山派背景,其传统剧目《海游记》即以陈四姑(陈靖姑)收妖祈雨为题材。在戏剧中,陈四姑与二哥海清前往庐山,拜许九郎为师学法。

二、天心正法是怎么来的?

天心正法传自谭紫霄,但文献关于谭紫霄的资料很少,比较详细的是《南唐书》和《历代神仙体道通鉴》。


陆游(1125~1209)的《南唐书》在《列传》部分有谭的传记。那段文字称他是福建泉州人,很小就当了道士。而谭是靠另一道士,福建福州人陈守元掘得的秘典学到天心正法的。《南唐书》说秘典里包含第一代天师张道陵的符文。谭掌握了这套方法,应用于驱邪和治病卓有成效。跟他学的有一百多人。在陆游的时代,“言天心法者皆祖紫霄”。


元朝的《历代神仙体道通鉴》里面,关于谭的一条相当长。说他生于金陵,以一百五十岁的高龄死于公元970年。他在江西的一座山上成为道士,谭后来到了闽政权的范围,得到统治者颁授许多尊贵的称号。闽亡后他回到金陵,南唐的统治者给他类似的荣耀。他后来迁到江西庐山,还用法术帮助庐山的僧人解决了很多问题。


北宋陈舜俞的《庐山记》卷三“叙山南篇第三”:
 ……由简寂至栖隐观五里古名栖隐洞,旧传梁昭明太子书堂也,保大中(943~957)道士谭紫霄来自闽中,赐号“金门羽客”,始立观于此。谭之在闽中号“洞玄天师贞一先生”。栖隐之东五里,有古灵庵,由古灵至开先禅院十里,旧传梁昭明太子之居栖隐也。……


元朝张铉《至大金陵新志》卷13记载:
  谭紫霄,泉州人,幼为道士。先是有道士陈守元者,劚地得木札数十,贮铜盎中,皆汉张道陵符箓,朱墨如新。紫霄得,尽通之。遂自言得道陵天心正法,劾鬼魅治疾病多效。庐山僧辟路,有大石坚不可欃。紫霄索杯水噀之。工施欃应手如粉。后主闻其名,召见,赐官,不受。开宝初年,百余岁隐化于庐山。栖洞之道馆。葬之日,有祥云白鹤盘绕。后言天心正法者,皆祖紫霄。


以上记载可知,天心初祖谭紫霄系得陈守元所授之书方悟得天心正法。而且把天心正法跟福建和江西、浙江等地,尤其跟谭紫霄和陈守元有密切关系的福建连了起来。


三、陈守元其人及与陈靖姑的关系。

陈守元为五代十国时期闽国主敕封之天师,据《资治通鉴》的记载,陈守元在闽政权里面很有影响力,与政府关系十分密切,陈靖姑与陈守元是堂兄妹关系,这在五代史等书中均有相应记载。陈靖姑曾入皇宫驱邪并祈雨,皆因其兄陈守元力荐,史书说陈靖姑家族五世为巫,可以大胆推测其家族必然收藏了很多法本资料,加上陈守元的道官身份,手中握有一些干货是有很大可能性的,可惜陈守元悟性不够,把干货分享给了好友谭紫霄,却被他悟出天心正法。最后谭紫霄是在江西庐山(闾山)广传天心正法。

陈守元因其政治地位及与临水夫人陈靖姑的兄妹关系,在现今福州地区仍有一定民间信仰基础,如福州著名景点上下杭就有一庙名为法师亭,内祀神明即陈守元天师。该庙所在街巷亦名法师巷。


四、整个福建闾山都与天心正法有关。
我们以五雷天心正法为例。天心正法的出现与福建的地域信仰甚有渊源。陆游等人就认为谭紫霄从五代福建道士陈守元处获得经书,遂得天心正法。后世天心正法皆以谭紫霄为祖。据《邵武府志》记载,宋代泰宁县有道士卢嗣续行天心正法,曾经焚毁淫祠数处。形成于两宋之际的福建张圣君信仰,也与天心正法关联甚深。以张圣君信仰为核心的福建“法主教”,教内盛传张圣君曾传得“五雷天心法”,或“功行瑜伽天心法”。由此可见,天心正法在福建一带传承不绝。而现今闽西民间道坛以“奉行太上三元天心正法兼受三教玄文弟子”自称的法师,更是在其奏申、建幡、转职等仪式中实践着自宋以来就代代相传的天心正法。当今流传于福建龙岩的民间道坛,在其仪式文疏中,常可见“太上天心正法”一语。“师公”也往往自称“奉行太上三元天心正法兼受三教玄文弟子”。

福建龙岩民间道坛科仪文疏1

福建龙岩民间道坛科仪文疏2

福建龙岩民间道坛科仪文疏3

闽北闾山教法师自称“奉行三元天心正法执法事臣”

闽北闾山教法师自称“奉太上高真香火三元天心正法弟子”显然,在福建龙岩民间道坛“广济坛”的奏申、建幡、转职等仪式中,道坛法师都以“奉行太上三元天心正法兼受三教玄文弟子”自署。另据调查,闽北建阳市闾山教道坛藏有一光绪十四年抄本《闻牒名书法式》,载有为亡故的道坛法师作超升功德道场的疏文44种。文书中法师往往以“奉行三元天心正法执法事臣△△”、“奉太上高真香火三元天心正法弟子△△”自称。

五、陈靖姑在闾山(庐山)学的是什么法?
那么历史上的陈靖姑往闾山(庐山)到底学的是什么法?能让其后来为福建百姓祈雨能应验如神而一战成名?
陈靖姑传的法脉为闾山三奶派,今查师传闾山三奶派《发奏科》,内有一段法师自报来历的话,曰:“今则吾道奉行传法弟子某某,出离母胎六根具足四相齐全,将身投入闾山门下传授天心正法”云云。初以为是科书自夸之辞,闾山不是巫法么?怎么跟天心正法扯上了?心想是不是民间法师自己添油加醋了?现在看来,不是的。
从以上史料我们可以还原几个历史画面:一是闽国天师、陈靖姑的堂兄陈守元偶得汉天师符箓而未解,后赠于同是福建人的谭紫霄而悟出天心正法。二是谭紫霄后来在江西庐山授徒传法且名气颇大。三是陈靖姑也跟着往闾山(庐山)学法去了(有可能听说了堂兄跟谭紫霄的故事,心想你这天心正法还是我堂兄给的呢,不行,我得再学回来)。四是福建很多搞闾山的法师都说自己奉行的是天心正法。
根据以上记载及现今福州地区所传承的三奶派科书,可以顺理成章的考证出,陈靖姑在福州地区传下的三奶派闾山法,实则是福建当地原始巫法与天心正法结合的产物。陈靖姑在江西庐山学的法,也正是天心正法。

六、总结。
闾山原属巫教,但经唐末福州著名巫法世家传人陈靖姑结合在江西庐山(闾山)学到的天心正法,加以融合发展后,已形成外巫内道的闾山新教派:闾山三奶派,并广泛流行于中国南部地区。


推荐

  • QQ空间

  • 新浪微博

  • 人人网

  • 豆瓣

站内微信:预测咨询-道家五术,六爻-事业官运-姻缘,童子命-补财库-拜斗,化太岁-化童子-符咒,祭祀-亡者-无缘子女

微信图片_20250319153232.jpg

微信图片_20230523202222.jpg

0003.jpg


收起

取消
  • 首页
  • 拜师学艺
  • 寻隐问道