命理学:八字与流年大运的关系是什么?如何判断吉凶!
八字命局是一个丰富的信息系统,蕴藏着日主一生的财富与贫困、寿命长短、荣华与衰败、亲属关系、婚姻、子女以及风水等全面的人生信息。
这些信息在出生的那一刻便已经形成,具有不可更改的特性。它们不会随着大运和流年的变化而消失,而是在大运和流年的人生舞台上展现出来。
换句话说,随着时间和空间的变化,人的出生时刻所形成的所有人生信息,会在大运和流年以及阴阳五行的影响下,按照既定的顺序逐步被激发和实现。
如果运年对命局中的用神产生了帮助作用,那么相关的人就会遇到有利于官运的事件;如果运年对忌神产生了扶持效果,那么在财运方面就会出现不利的情况。
无论是吉兆还是凶兆,都已经在八字中注定并存储好了。由此可见,命局是分析命运的核心。
一、命局的提示信息显示,大运和流年将决定关键时期。
八字预测学的核心在于以四柱八个字为基础,对个体的命运进行分析。它关注的是岁运对命局中这八个字的影响,从而综合推断一个人的吉凶祸福。换句话说,四柱主要是用于研究岁运如何影响命局,而不是研究命局如何影响岁运。
许多读者在进行实际预测时,没有正确理解主体与客体之间的关系,导致出现了一种意识偏差:他们常常用命局来影响年份运势,也就是用主体去影响客体。比如一种非常典型且普遍的说法就是“冲犯太岁”。人们常常谈论冲犯太岁带来的影响,但这种说法其实存在一个明显的错误认知:认为主体可以作用于客体,主体在影响客体。
我们研究的是人的命运,而四柱中的八个字则反映了一个人的各个方面。岁运是外在因素,尤其是流年的干支,代表了某一年的天体五行组合及其属性。我们关注这种五行组合对具体命局中各干支的影响,从而判断吉凶。
二、八字的三个层次是指哪些方面?
即:岁、运、命局。大运在命理学中指的是根据生辰八字推算出的每十年的大致运势。命理学认为人的运势是分阶段的,每十年为一个大运,每五年为一个小运。人的一生就这样经历了一段又一段的大运。
在预测八字时,我们通常会提到一个人从几岁开始行运。当几年尾数是特定数字时,意味着他们的运势会转换,进入新的大运周期。例如,有些人在三岁时就开始了运程,那么在十三岁、二十三岁、三十三岁和四十三岁这些尾数为三的年份,他们也将进入新的大运。确定何时开始行大运有专业的推算规则。比如某个人在接下来的十年中会走壬戌大运,随后是辛酉大运,再之后是庚申大运。
流年干支(岁)属于第一层次的五行;大运干支则是第二层次的五行;命局干支则属于第三层次的五行。古人用君、臣、民来形容流年、大运和命局之间的关系,其中君代表流年,臣代表大运,民则代表命局。这也反映了四柱命理的三个层次。
我们知道,在我国的封建社会中,实行的是君主立宪制。在这个制度下,君代表皇帝,具有至高无上的权力,统治着所有的臣民。皇帝的生杀大权最大,臣民则无权反过来管理皇帝。不过,君臣之间还有另外一种关系,那就是臣子有权向皇帝上奏折(如今可以理解为向领导提出建议),而皇帝在特定情况下也会采纳这些建议。
在八字中,流年的干支可以主动影响大运和命局的干支,例如生、克、刑、冲、合、害等。而大运的干支也可以与流年的干支互动,但命局的干支无法主动去冲克流年的干支。流年能够结合大运和命局,而大运同样可以结合流年,然而命局无法结合流年。这一切都是由它们的自身地位和权利所决定,而不是由力量的强弱决定的。
臣是指大臣和官员,他们受皇帝的指派,负责为普通百姓施政。臣有权管理百姓,而百姓则没有权利干预君臣之间的事务。也就是说,大运的干支有能力影响命局的五行,而命局的五行则无权影响大运。
在四柱八字中,五行的层次处于最低,只有在岁运的影响下,命局内部的五行才能相互作用。由此我们可以得出结论:在八字中,日干是静态的,其他的干支则是动态的。日干主要是被动地接受其他干支的生克与合,而不能主动去影响其他干支。命局相对于大运和流年而言,日干在命局中扮演了静态角色,而大运和流年则是动态的。通过动态作用于静态,可以导致命局中五行的旺衰变化,从而影响一个人一生的运势吉凶。
也就是说,大运和流年对每一个字在原命局中都有影响,但是这种影响是通过特定的方式来实现的,而不是随意地进行生克。
三、如何评估大运流年的吉凶
首先,我们来探讨一下大运与流年之间的关系。
如果大运的干支和流年的干支都是喜用,那么这一年将会非常吉利。
如果大运的干支和流年的干支都是忌神,那么这就预示着极大的厄运和灾难。
如果大运是喜用神,而流年是闲神,那么这一年将会是平稳的运势。
如果大运为平顺,而流年又是有利的,那么这一年会比较吉利。
如果大运是闲神,而流年则是忌神,那么这一年就会是不吉利的。
如果在大运和流年中,一个是闲神,另一个是闲忌各占一半,那么这通常意味着小凶的情况。
如果大运和流年的状态都是闲神,那么这一年将会平稳顺利。
如果大运和流年的干支中各有一个吉利和一个忌讳,那么运势将会是吉凶参半。
推荐
-
-
QQ空间
-
新浪微博
-
人人网
-
豆瓣