赵公明宝诰,玄坛元帅宝诰全文解析
赵公明,亦称赵玄坛,是道教信奉的财神。据传,他姓赵,生于秦朝,修道于终南山,道教将他尊称为“正一玄坛元帅”。根据《辞海》的记载,赵玄坛的形象为黑脸浓须,头戴铁冠,手持铁鞭,骑乘黑虎,因此又被称为“黑虎玄坛”。传说他能够操控雷电,驱除瘟疫和灾难,维护正义。学之道将重点为大家介绍道教的宝诰及玄坛元帅的宝诰原文。
玄坛元帅是谁?
赵公明,亦称赵玄坛,是道教信奉的财神。据传他姓赵,于秦代在终南山修道,道教将其尊为“正一玄坛元帅”。《辞海》记载,赵玄坛的形象为黑面浓须,头戴铁冠,手握铁鞭,骑在黑虎上,因此也被称为“黑虎玄坛”。传说中,他能够驱雷御电,消除瘟疫和灾难,维护公正。在宋代,他在正一玄坛元帅的秘法中被视为隐秘财神,而自元代以后,逐渐被民间崇拜为显现的财神。
在东晋时期,干宝的《搜神记》、萧梁的陶弘景所著的《真诰》以及《太上洞渊神咒经》等文献中,都提到了一个平凡的冥神和瘟神,他的名字是赵公明。
自宋朝初期以来,道教符箓派逐渐出现了一个偏重于法术的强劲趋势,新的法术派纷纷崛起。汉代的天师张道陵以其符法闻名,在漫长的历史中被崇拜和神化,对各个符箓派产生了深远的影响。当这一强劲的法术潮流兴起时,各新的法术派纷纷借助汉天师的威望,借用或改造他的符法以提升自身的地位。在这一法术潮流的推动下,赵公明成为岳酆派法术的主要领导者。
《道法会元》创作于元末或明初洪武三年(1370年)之前,主要汇聚了宋元时期的道教经典。书中包含了元末或明初的赵宜真及其弟子的见解,也收录了许多宋元时期的文献。该书的第236卷中有湛然子所作的《正一龙虎玄坛大法序》。在金末,侯善渊曾为湛然子许济写了一首五言诗。赵九渊是宋末元初的道士,号湛然子,为马丹阳的弟子。然而,究竟是许济还是赵九渊题写《正一龙虎玄坛大法序》,或者另有他人,目前尚无定论。
宝诰是什么?
宝诰是一种赞美神仙的骈文,属于道教特有的文体。它的平仄和韵律非常严格,通过歌颂的形式描述道教神仙的修行以及他们功德显现的故事。
宝诰可以通过清唱或吟诵的方式来表达,类似于道家的“颂诗”或“赞美歌”。每一首宝诰的开头通常以“志(至)心皈命礼”起始,体现出虔诚的心态;而结尾通常是神仙被封的称号。
玄坛元帅的宝诰
敬仰心意,归依的礼节。大商的监军,指挥他的士兵,面容黑黝,唇色如朱,手握金色的权杖,龙须飘逸,护卫国家。关心善良的百姓,历来节俭,富有而不奢靡,忠心义胆,肩负金印,斩妖除邪。守护乡里安宁,玄坛声势赫赫,神鬼皆敬,正气凛然,英勇无畏,金榜题名,永留青史。果报分明,金阙之内的相官,受命直辖,四方财神,专责财务,赐福于世。尽心尽力,孝敬奉养,勇敢仁爱,荣封为银子公王及玄坛元帅,尊称为玄化财神天尊。
解释
天官是玄坛元帅大帝的上元天官。
全称:上元九炁赐福天官曜灵元阳大帝紫微帝君总真应见天尊。
宝诰是一种特定的写作形式,类似于诗、词、偈、歌等体裁。这里的“宝”表示尊贵和至高无上的意思,而“诰”则意味着告知、封告、警示、教诲和激励等内容。宝诰主要用于赞美神仙和真灵,是道教尊神和历代仙人的教诲与启示之真言。
至心皈命礼:至心是全心全意、真诚至上的意思。皈是指回归和依靠。
命礼是指在皈依之后,通过听从命运、接受命运,进行修炼和保命的一种修行方式(称为命功)。虔诚一心地皈依可以使人遵循生命、智慧和性命的修炼礼仪,从而实现真诚皈依的仪式。
推荐
-
-
QQ空间
-
新浪微博
-
人人网
-
豆瓣