首頁 >> 易学文化 >>周易命理 >> 张三丰祖师之“内丹”功法,道藏精华,补身之诀!
详细内容

张三丰祖师之“内丹”功法,道藏精华,补身之诀!

20.png


640 (2).jpg

  张三丰(1247~?),原名通,字君实,号玄玄子,出生于元代的辽东懿州(今辽宁省彰武县西南地区)。


  他出生于江西龙虎山,自称是东汉时期张道陵祖师的后代。


  张三丰祖师在五岁时患上眼疾,长时间未愈,导致视力模糊。碧落宫的道士张云庵见状,便收他为徒。经过半年的修炼,张三丰的眼病逐渐好转。


  在云庵修道七年,由于母亲的思念而返回家中。


  1314年,他进入了位于陕西的终南山,遇到了龙火真人,并在此继续修炼了九年,最终道行初成。


  张三丰对内丹研究极为深入,撰写了《金丹直指》、《金丹大要》、《玄机直讲》、《百字碑注》、《道言浅近》和《无根树词》等多部著作。


  张三丰是武当太极拳的创立者,后来的各个太极拳流派皆源于武当太极拳。


  张三丰的“内丹”术可以划分为三个主要部分:


  第一步:练习武功。


  第二步:药物记忆口诀。


  第三步:掌握火候。


  一、练已功夫


  《玄机直讲》中提到:“初步修行在于平息情感纠葛,消除杂念,这是打下基础、锻炼自身的首要功夫。”


  “己”是什么?“已”指的是内心的想法和念头。


  柳华阳祖师在《金仙证论》中提到:“己,就是我内心的念头。”


  “练已”是内丹法的基本要求,始终贯穿于整个内丹修炼过程中,不能片刻离开。因此,这被称为“练已筑基”。


  张三丰祖师的修炼方法如下:每天先静心片刻,使身心安定,气息平和。然后微微闭上双眼,垂下眼帘,集中注意力于心下肾的位置,约在一寸三分的范围内。


  张三丰祖师所指的是心窝,也就是中丹田。


  不远不近,既不忘却也不帮助,万般情绪淡去,只剩下一个纯粹的灵魂,这就是正念。


  与正念相对的是杂念。杂念指的是在练习过程中,出现的各种纷乱的想法,这些想法不断涌现,交替出现,导致注意力无法专注于练习,亦称为散乱。


  专注调息,这八个字体现了实践的关键,即将注意力集中并引导气息进入丹田,这就是所谓的凝意。


  “心静止于脐下称为凝意。”这里提到的气穴,就是指下丹田。


  张三丰祖师在《道言浅近》中清楚地说明:“下丹田位于脐下大约一寸三分的位置。”


  脐下大约一寸三分的位置,被称为张三丰派内丹功中的“玄关”。玄关是一种非常微妙的关键所在,在内丹功中占据了重要的地位。


  诀曰:用眼睛看鼻子,用鼻子看肚脐,上下相互关注,心灵与呼吸相依,专注于玄关,这样就能平息杂念。


  二、得药口诀


  《道言浅近》指出:“修道的人必须要保持心境清净,只有这样才能获得真正的道药。”


  药物生成的现象:经过前述的调息与意念修炼,原本被耗损的元气逐渐恢复,因此体内便会显现出药物生成的状态。


  外界的事物突然崛起,这被称为“药生消息”,也可以说是“一阳来复”,还有一个名字是活子时。


  张三丰祖师在《百字碑注》中提到,当活子的时机来临时,应当“以意引导,让气息如烈火般上升,冲破尾闾,轻柔地运转,静默地提起,一团和谐的气息,如雷声般震动,沿着督脉向上升至泥丸。”


  三、火候细微


  张三丰祖师在《打坐歌》中说道:初次打坐,学习参禅时,在玄门之中,呼吸悠然自得,一阴一阳在鼎中煎熬。性必须领悟,命运需要传承,不要把火候视为平常。


  伍柳派指出:“小周天的运行完全依赖于呼吸之气。”这里的“呼吸”是指橐龠之风,即需要通过调节呼吸来配合,这就是武火的表现。


  《修道全指》提到:“武火是指强烈的气息,像急促的吹风,用于烹饪和炼制。而文火则是轻柔的气息,温和引导,像温暖的阳光般沐浴。”


  闭门修炼不论年限,著书立论阐述真理。解析符号传递天地奥秘,汲取古今智慧契合圣贤。


  劈开混沌寻求细微,开启太极领悟深邃。待到功成行圆之际,留名千古传扬四方。


  混沌生于混沌之中,其中的奥秘无法传播。打开内心的智慧,穿越天际的重重障碍。


  斗柄逆转方显其象,台光反射才显贤能。一旦捞得潭中日,便可洞察胡僧面壁之禅。


  打破虚空,消除记忆之苦,便能抵达彼岸,放下舟楫。尽览千卷丹书,最终一句无人提及。


站内微信:预测咨询-道家五术,六爻-事业官运-姻缘,童子命-补财库-拜斗,化太岁-化童子-符咒,祭祀-亡者-无缘子女

微信图片_20250319153232.jpg

微信图片_20230523202222.jpg

0003.jpg


客服中心
联系方式
400-065-0201
- 助理老师
新浪微博
扫一扫,与我联系
本站已支持IPv6
seo seo