道家丹道总纲:口诀钩玄录,道尽修炼仙术!

20.png


640 (4).jpg

  1


  修身的关键在于压制欲望,压制欲望的关键在于未发生时就进行管理,这样较为容易;如果等到即将发生时再处理,难度就加大;当欲望已经发生时,更是难以应对。


  因此太上说:“安定的状态容易维持,而未出现的征兆则容易策划。”


  当人们独处安静时,心中不被外物牵扰,外界的事务也不会困扰内心,保持宁静不动,安然处于当下。在这种状态下,自我修身最为容易,既不关注外界,也无所感觉,毫无迹象可寻。在这样的环境中思考谋划,心境清明、诚心常在,形势也会自然顺利,思维也会变得灵活。


  以平常的心态对待细腻的情感,还未达到缠绵不休的地步,反复纠缠无法自拔。在这样的情况下,如果想要摆脱邪念,散去欲望,回归自然的天道和真诚的无妄,又有什么困难呢?情感的断裂何尝不是立刻显现出本来的天性呢?这难道是另外一种作为吗?其实只是说“在未发生之前就去做”而已。


  古时的君子善于预防,能够在事态发生之前进行审慎的判断,因此能够消除一切隐患,让环境保持清明整洁,就像天下太平时,即使偶尔有些强盗或小人趁机作乱,也并不难以一个人突出重围,迅速俘获他们的投诚,能够在混乱发生之前进行解决,这样的做法确实高明。


  修炼自我虽然看似简单,但如果想要达到九转的境界,就不能仅仅依赖时间。忙忙碌碌、平凡无奇的人,往往不明白宇宙大道的真谛,人与宇宙的真实关系。或许在某个法会中,偶然获得机缘,一生便能成就;或者因缘未到,需经过多世才能成功;还可能经过多次修炼,虽遇良缘,却因性情偏执,最终功德未成,甚至努力后反而失败,最后一无所获。可见!大道的深奥之处,实非易事。


  2


  人们往往看不到事物的形成原因,因此要观察事物的本质。比如,那些能够合抱的大树,其实一开始只是一丝微末的种子;是在阴阳的滋养和日月的交替中,逐渐成长为参天大树。又比如,九层高台的建立,其实只是经过一层层的土堆积而成;这是靠着人们的辛勤努力,经过一天天的积累,最终才会呈现出那高耸的台阁。此外,要想统一山川千里之地,修建通往它的道路,怎能只是简单地抬脚就能到达?这需要长久的筹划和实践。


  最初的时候,不过是靠着脚步一步步走,从近处走向远方,最终到达目的地。这个过程被称为“道”,它实际上蕴含着广大的容量,可以包容天地,具备创造生命和培育万物的能力。这难道不是经历了重重挑战与曲折,才最终到达的吗?


  唯有真正懂得的人,不追求速成的效果,也不计较眼前的成就。即使金玉需要磨砺,内心的志向却始终如一;即使春秋更替,精进的决心也不变。通过小事情走向伟大,从卑微走向卓越,从近处行走到远方,正如一棵合抱的大树,九层高的台阶,千里之行,最终都能领略到奇妙的景观。


  虽然,道是大自然的规律,而成就也必须顺应自然的法则。孟子强调义的生命力,成功在于不助长也不忘记,才能与天地运行相合,从而创造出新的事物;如同日月交替,光明依然如故。如果强行去做,那么结果必然失败;若是执着于某种看法,就会失去本心。


  天地与日月,古今交替永不停息,全在于其无意而自然演变。如果天地有所作为而改变运转,日月有所控制而推进,那又怎能保持万古不变呢?


  俗话说:“如果天有情,天也会变老;而阳光却无所谓,依旧每天照耀。”


  难道不是这样吗?因此,古代的圣人精心修炼大道,巧妙地顺应自然。他们采取无为而治,所作所为从没有失败;他们执着但又不执着,品德又有什么损失呢?然而,如今修道的人们却往往以无为而有,时而行动,时而停顿,不懂得顺应时机,有时该动则动,有时该止则止,动静之间偶然偏离,距离道的真义越来越远。此外,有些人付出了努力却最终失败,一次失败便无法再有所成就。


  书中说道:“愤怒的结束,正是因为它的开始。”


  所以经历了亿万年而不改变。至于那些稀有的财富,人人都珍视。圣人混迹于世,表面与人无异,但他只追求道理而不在意物质财富,起初并不知道世间竟有如此珍贵的东西,因此不予重视。他的淡泊明志就是这样。在其他方面,如听、视、言、行等日常琐事上,也不拘泥于表面的繁杂,没有必要过于讲究。即便是追求道理,虚实都有,若是过于执着于这些,也会导致错误。


  3


  我效法前贤,遵循古老的原则,表达我的见解,认为在大道衡量之下,未必都能成为杰出之者。我自认为这条道路是适合我的,我对学问的理解也是属于我的,既然我拥有并获得了这些,又何必过于依赖他人呢?更何况,众人往往会夸大其词,而我却选择无为,以我的无为来弥补他人的过失,通过自我修正来影响他人。此外,我以无为的态度来帮助万物的不足,这样我才能以身作则,引导万物,而不敢轻易妄为。


  这位圣人崇尚道德,轻视物质财富,通过自己端正的行为来影响他人,百姓每天在不知不觉中向善而行。唉!这位圣人本身就是道的寄托和人民生存的依靠,怎么能有片刻的偏离呢?


  修炼的关键在于阴功德行和修身养性。至于龙虎铅汞的配合之说,其实并不重要。有些人愚昧无知,认为修炼就是修身和命运,外在做好事以帮助他人。其实,他们不知道“尽性以至于命”的真正道理。


  孔子曾告诉颜回,要实现仁德的基础,首先应从视听、言语和行为入手。我的道理就是围绕这一点而展开,其他的也无外乎此。从外在行为的规范能够滋养内心,因此,眼睛常常注视善良之事,能让心灵宁静;耳朵常常倾听善良的声音,能增强内在的精气;嘴巴常常讲述善良的话语,能使心神安宁;鼻子常常嗅到美好的气息,能使肺腑舒畅;双手做善事,双脚走在善良的路上,能让脾胃安定,身体健康。如果外在的六个感官不去接触不礼之事,那么内在的五脏就会自然而然地保持健康。


  通过内养功法来积蓄五脏的元气,肝气聚集使魂归本源,肺气汇聚使魄归本源,脾土凝聚使意归本源,心火旺盛使神归本源,肾水充盈使精归本源。所说的“三花聚顶、五气朝元”所凝成的法身,正是这个道理。如果把真正的修炼秘籍交给那些贪婪和欺诈的人,不仅仅是他们无法修炼成功,即使成功了,也必将倾覆药鼎,带来不小的祸害。


  因此,在开始时,必须先积累外在的功夫和内在的德行,才能在内外的修养中达到纯净晶莹的状态,这样才能炼成丹药。因此,最初的修炼过程被称为筑基。


  要建造高达千仞的台阶,首先需要在平地上打好坚固的基础,只有基础牢固,才能确保高层建筑不会发生倒塌。


  关于我们门下的弟子不少,现如今看来,只有那些品行端正、乐于行善之人才能有所进步。如果当年没有积累德行,或者积德但不真心的人,都无法深入理解我们的道理。诸位弟子修行已久,经历磨炼而不退缩,他们的心性是多么纯净,精气又是多么充沛,因此才能听闻我们的秘诀,并且顺利地践行。


推荐

  • QQ空间

  • 新浪微博

  • 人人网

  • 豆瓣

站内微信:预测咨询-道家五术,六爻-事业官运-姻缘,童子命-补财库-拜斗,化太岁-化童子-符咒,祭祀-亡者-无缘子女

微信图片_20250319153232.jpg

微信图片_20230523202222.jpg

0003.jpg


收起

取消
  • 首页
  • 游学
  • 咨询
  • 道场
  • 电话