风水精华—穴有窝钳乳突
一、窝穴是指开口穴,并分为四种类型:深窝、浅窝、阔窝和狭窝。它们的形态有两种:一种是张口窝,左右不相交,另一种是藏口窝,左右相交。这四种形状的俯仰角度各有不同,身体俯视时窝中应有微微的隆起,而面朝上时窝中则应有微微的凹陷。开口穴的灵气集中在中央(即太极晕),余气分散于外部(即毡唇)。雌雄相互关注,血脉相通,整体结构应当协调相连,灵活而有弯曲的形状;如果出现落槽、偏陷、懒坦或空亡等现象,则被称为虚窝或假窝。
《泄天机·四象葬法》中提到:“窝者,指的是窠坎,微微的凹陷,因此称其为老阳。各种晕圈中,或如漩涡、如仰掌、如腹脐、如釜底,观察时近看有,远看则无。《疑龙经》指出:窝穴必须呈曲状如鸟巢,左右不能有任何偏斜,偏斜的地方不应称为巢穴;若有倒斜倾斜则会导致祸害。窝坦代表阳,窝钳也是阳。窝钳的晕,犹如人心坎中跳动的地方,略微高起的影像,是阴初动,似有似无,便是穴的晕圈。
其次,钳穴指的是穴星的开口,包含五种正格:直钳、曲钳、长钳、短钳和双钳。还有三种变格分别是:仙宫、单提和叠指。每一种格局都有两种形式,一个是钳内有微小的乳;另一个是钳内有微小的窝。穴口的灵光向内潜藏,余气紧贴身体现护佑,顶部圆滑,钳内气聚,弓脚最好逆水单股弯钩,若不如此,水流必然倾泄,这被称为假钳虚钳。《疑龙经》中提到,钳穴如同钗挂于墙角,只是担心顶部有水流入,钗头若不圆润则易受损,水流倾入穴内必然招致灾难。此外,星峰的枝脚若被擦掉,若回转突伸,也有如钳者,而穴形并没有固定在正脉之处,就属于假钳空穴,葬之则尸体易腐烂。
三、乳穴即位于两臂之间下垂的部位。它有四种正形:长乳、短乳、大乳和小乳;还有两种变形,分别为双垂乳和三垂乳。这六种形态各有两种表现方式:一种是左右两臂相互抱住并联结,另一种则是左右两臂抱住但不联结。这六种形态的形状各不相同,且在姿态上也有不同,身体前倾时应注意避免压迫,以免粘连,面朝上时则应调整好以接纳气脉。所有垂乳的穴位都有生气向下聚集的特点,灵气显现外露,最喜欢两宫齐全,一侧乳头正中,圈内阳光舒展,乳上光滑圆润。最忌惮的是臃肿、坚硬,或是两臂无情、空虚易受外风,称为凶乳。《疑龙经》提到:“乳头的穴位要避免风缺,若有风侵入则会导致损害,务必低下身子避风,不可当低时让风吹。”乳头的形状应端正清秀,若是消瘦、倾斜或粗糙则属不佳的形态。
乳突周围的环状区域,类似于小儿颈部吸吮时的部位,略有低凹。这是阳气刚开始运动的迹象,若隐若现的便是穴位的环状区域。
四、突穴是指在星晕平地中凸起的部分,形状类似于鸡心、鱼泡、鹅卵或龙珠等。突穴分为两种正格:大突和小突;以及两种变格:双突和三突。在高山区域,应当左右环抱,避免孤立而受风影响。在平原上,需要明确水流的来源,左右或田地的高起部分应该有洲渚的隐蔽,穴位中应藏风,穴前要有水聚集。一般来说,突面要光滑圆润,形状独特,且高山地区也需要有水源,平原更要避免风直吹,前后左右的砂石聚集和水源汇集也是形成良好穴位的条件。此外,还有不同形状的突泡,如行龙引脉、水口罗星、关峡堆阜、龙神仓库、山脚余气以及水中的丘墩等,形状可分为圆形、方形、直线、曲线和横向,须要特别注意和详细描述。
《泄天机·四象葬法》中的一句:“突是晕间微有泡。突者,即泡突之谓,故为老阴,凡晕中如旋螺、如覆杓、如胸乳、如水泡,近看则有,远看则无方是。”
可以改写为:“突指的是在晕影中微微突起的泡泡。这种突起称作泡突,因此被称为老阴。凡是晕影中呈现出旋转的螺状、如同倒置杓子、如同胸部的乳腺、或如同水泡的形状,靠近看时会显现,远观时则不明显。”
推荐
-
-
QQ空间
-
新浪微博
-
人人网
-
豆瓣