什么是皈依,皈依入门步骤

20.png


  道教是中国的传统宗教,但其拜师仪式却不为很多人所熟知。今天,我们就来简单讨论一下道教的拜师仪式。

  在道教中,拜师主要有两种方式:一种是拜度师,也就是皈依道教;另一种是拜学师,即跟随老师学习。这两者需要明确区分,度师只有一位,而学师可以有多位。

  度师是帮助个人摆脱世俗痛苦,走入道教之门的老师,通常被称为“本师”或“师父”。度师不仅引导我们皈依道教,还会根据道派的规则为我们取一个道名。一旦修道之人的道名确定,就无法更改,亦不能随意解除师徒关系。

  学师是指传授道理、技巧或某种技艺的老师,通常被称为“先生”或“师傅”。

  然而,许多信徒在第一次接触道教时,常常急于去拜师,这让人感到有些无奈。道教的拜师和传徒是神圣而重要的传承,哪能轻易用几句话就做出决定呢?

  祖师曾说:“进入我门的人不会贫穷,离开我门的人不会富裕。”这句话的意思是,一旦进入道门,如果选择退缩,就不再受到祖师的庇护。此外,还有一句话:“一日为师,终身为父。”在建立师徒关系之前,必须经过深思熟虑。

  道教拜师并不是一件简单的事情。师父的角色在于传授道理、传授知识以及解答疑惑。《三洞众戒文》中提到:“道经如果不经过师父的教授,那么修行就无法达到神秘的境界。”这充分显示了道教师父的重要性。

  自古黄帝时期向广成子学习以来,道教这种拜师学道的传统已经持续了五千多年。历史上,许多道教神仙都是通过师父的传授获得道法。例如,祖天师张道陵得到了太上老君的授教,学习了正一盟威之道,并受赐经文、斩邪剑和玉印,从而创立了道教。而吕洞宾则经过师父钟离权的“十次考验”,最终悟道成仙。吕洞宾成仙后问钟离权:“师父,您活了一千一百零几年,度化了多少人?”钟离权回答:“只度化了你一个。”这说明法传承的不易与道教传承的艰难。

  想要拜师,首先需要明确以下几点:

  为什么要拜师学道?

  每个人走上修道之路的目的各不相同:有的人热衷于道家文化,有的人希望获得祖师的庇护,还有的人是为了修行得道……无论出于何种理由,关键在于明确自己的目标,以便选择最适合自己的修行方式。同时,对道教的相关知识也应有一定的理解。

  拜师是一件需要慎重对待的事情,因为道教的师父如同再生的父母,通常一生只会选择一位师父。师父不仅负责传授道理,还要教导做人原则。师徒之间的举动和因果关系会互相影响,徒弟的业障需要由师父承担,而师父的业障也会对徒弟产生影响。师徒之间实际上是一个双向选择的过程,徒弟在寻找好师父,而师父则在寻找优秀的徒弟。

640.jpg

  道教拜师须知事项

  1、怎样寻找师父?


  皈依道教的师父必须是国家认可的道教教职人员,通常是负责道观的道长或有高深修为的人。这主要依赖于与师父之间的缘分,多去道观做义工、参加活动,自然能够结识到一些道长。

  2、小心识别“名师”。

  社会上有很多所谓的“名师”,我们一定要保持警觉。要多做好事积累德行,缘分到了自然会遇到合适的老师。真正的师父会看重徒弟的人品和道德,随意收徒的师傅不仅可能教不到真本领,还可能造成经济上的损失。

  3、道家强调正统的传承法脉,千万不能学习邪法。邪法只会使人的心态变得更加狂妄和贪婪,最终导致不好的结局。正统的法脉必须由师傅开坛祈请上天,并上表入道,得到师父和祖师的认可。

  拜师程序

  要成为正式的师门弟子,必须经历师徒相处和师父的考核一段时间。这段时间内,弟子需要跟随师父工作,积累功德、消除业障及学习经典,奠定自身的福德基础,以便将来在修道时避免魔障,促进道业的精进。这也是一个徒弟与师父双方了解的过程。入门后,将会有针对性的“功”和“课”,以便根据每个弟子的情况进行因材施教。

  符合条件的人需举行正式的拜师仪式。在仪式上,拜师者将公开宣读《拜师帖》,表明其愿意拜某人为师,并表达学习和弘扬本门的决心。师叔或师兄需在众人面前宣读《门规师训》,对拜师者提出遵守纪律法律、尊重师长、维护文德武风、刻苦练习等方面的要求。

  拜师仪式将在黄道吉日举行,具体流程如下:

  一、准备香烛、供品(如水果、鲜花和酒水)、烟花和鞭炮,以祭奠历代祖先。

  二、集体向祖师爷祈拜,师父点香。

  三、弟子向师父和师爷行三拜九叩的大礼,恭敬地奉上茶水和《拜师贴》;师父则回赠弟子收徒帖,并赐予道名。

  四、师父开示了师承、门规和戒律,解释了皈依三宝(道、经、师)的深刻含义。讲述了积功归根的五戒(不杀生、不饮酒、不口是心非、不偷盗、不淫乱)及其重要性。同时说明拜师入道并不意味着要出家,皈依的修行者在地域、职业、性别、民族和风俗习惯等方面没有限制。进一步阐释了拜师入道的意义,这不仅是为了安心立命和自我修炼,也是为了继承和发扬传统文化,既可以修心养性,也可以积极实践。

  在拜师仪式上,必须有师父和至少两位见证人(引荐师和见证师)在场,才能正式进入师门,成为师父的入门弟子。入门弟子也被称为嫡系弟子,最早加入师门的入门弟子被称为大师兄,也叫开山弟子;而最后进入的入门弟子则称为小师弟或者关门弟子。与此同时,入门的年长者为师兄,年轻者则为师弟。如果没有经过上述程序,仅向师父学习过拳技且能力出众,获得师父认可的弟子也可以算作师门弟子,但只能称为记名弟子,而不能称为入门弟子。仅向师父学习道艺的人,会被称为学员、学生或学徒。

  此外,道教在收徒时有八项规定,想要拜师的人需要事先了解:

  心中不信,拒绝大道,沉迷于游戏,仅为虚名者不被接纳。心中不孝,违背亲情,背叛家庭与国家者不被接纳。心中不正,只追求神通,玩弄符咒,妄想依靠神灵者不被接纳。心中不纯,贪图名利,诱惑众生,以恶行放纵欲望者不被接纳。心中不善,不怜悯弱者,伤害他人,做恶事者不被接纳。心中不定,轻浮狂妄,不重视传承,私自窃取道法者不被接纳。心中不坚,缺乏耐心,学习却不修行,虚度光阴者不被接纳。心中不固,学习道理不专一,喜好外道,三心二意者不被接纳。

  道法有十条不传之秘,若想修道,务必明了:

  不忠不孝、缺乏仁义的人不值得传播。执迷不悟、言辞放肆、自以为是的人也不应传承。不尊重师长、污蔑正道的人不宜传承。不敬师、不守规矩和法律的人不应被教导。心怀邪念、贪恋财富、图谋不轨之人不传。见色起意、沉迷享乐者不应传承。没有诚信、与道无缘的人不应传播。背信弃义、揭露他人隐私或泄露秘密与道理的人不传。心存私欲、不懂得付出与回报之道、希望不劳而获的人不应被传授。充满仇恨、怒火中烧、情绪失常的人不应传承。

  道教拜师的仪式庄重且神圣,希望有志于修道的人士务必重视。

推荐

  • QQ空间

  • 新浪微博

  • 人人网

  • 豆瓣

站内微信:预测咨询-道家五术,六爻-事业官运-姻缘,童子命-补财库-拜斗,化太岁-化童子-符咒,祭祀-亡者-无缘子女

微信图片_20250319153232.jpg

微信图片_20230523202222.jpg

0003.jpg


收起

取消
  • 首页
  • 拜师学艺
  • 寻隐问道