派别之“占验派”“方仙道”“黄老道”
“ 道教内部因教理教义,仪式行为,组织形式或者师承关系不同而形成的分支或小团体。中国道教主体为全真和正一两大派,这两大派下面又分许多支派,今天就来为大家介绍一下"占验派""方仙道""黄老道"这三个教派。”
占验派
研究道教者对以传习占验术数为主的道士的称呼。
《易传》将八卦与阴阳五行观念结合为一个系统,是中国古代占卜方术成熟化的标志。
周秦以来民间流行的占卜术,大多对周易象数学有所取法。
汉代《周易》被立为儒家经典之后,占卜之术也因《周易》而获得了一定的合法性、权威性。
《易经》中不乏原始道家思想,秦汉易学中也不乏以老子思想解易的流派。
道教思想家多喜援引易学立说,自然也将易学附着的占验术引入道教。
但是占验术在道教中的地位一般不高。
道教各派组织几乎都有重视占验术的道士,但许多高道不尚占验,更多的占验术士始终置身于道教组织之外。
不过,道教组织之外的一些著名的占验术士如管格、郭璞、李淳风、袁天纲等,甚至在民间传说中被附会为占验高手的历史名人如诸葛亮、魏征、刘基等,往往被后代民间叙事塑造为道教的代表,他们对道教社会形象的构建具有不小的作用,研究道教者不可忽视。
方仙道
—
道教前身。
源于春秋时期的神仙方士。
战国时,神仙养生学说及方术与邹衍的阴阳五行学说合,形成方仙道。
其名最早见于《史记·封禅书》,其中述及邹衍之徒论著终始五德之运:“而宋毋忌、正伯、充尚、美门高,最后皆燕人,为方仙道,形解销化,依于鬼神之事。”
方仙道影响下形成的规模较大的活动有:秦始皇寻药、求仙、封禅,汉武帝寻药、封禅、祀太一、学仙,淮南王求道等。
特别是汉武帝时,社会上形成庞大的方士阶层。
方仙道的神仙长生学说后来成为道教的最基本的信仰,其神仙方术也为道教所继承发展。
黄老道
道教前身。
亦为早期道教的别名。
“黄”指黄帝,“老”指老子。
两汉之际谶纬大兴,神仙思想有较大的发展,黄帝、老子越来越被神化,黄老之学和神仙养生之学融为一体,成为方仙道的理论基础。
东汉时方仙道以黄老学说为宗,将黄帝、老子及其学说宗教化、方术化,使之变为黄老道。
后受朝廷推崇,黄老道将老子神化为太上老君,祭祀中黄太一,形成了“道”的信仰,具备了道教的雏形。
推荐
-
-
QQ空间
-
新浪微博
-
人人网
-
豆瓣